?
強化依法治國的理念,提升依法依規行政能力和服務水平。
新版《條例》建立了種質資源保護、鼓勵育種創新、品種審定、生產經營等制度。明確了市、區政府和市、區兩級園林綠化主管部門的職責共計52項。全市園林綠化部門將按照《條例》的要求,從前期的行政審批入手,認真梳理法律法規明確的各項制度、行政許可、行政檢查事項。加大種質資源的保護力度,細化完善種子生產經營和品種管理相關的政務服務事項、受理條件、審批標準和審批程序,做到依法依規開展行業管理和指導工作。通過多種媒體形式開展線上線下普法宣傳,開展進工地、進企業、進單位、進機關、進市場等“法律十進”活動形成學法普法的良好氛圍。
強化生態安全理念,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
北京市連續開展兩輪百萬畝造林綠化等生態建設,到2021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4.6%,平原地區森林覆蓋率達到31%,森林蓄積量達到2690萬立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6.6平方米。首都園林綠化正在從綠起來、美起來向活起來、優起來、循環起來轉變。“林以種為本”,林草種子的豐富程度和多樣性,是構建穩定生態系統的基礎,是用生態辦法解決生態問題的關鍵。市園林綠化局將更加注重鄉土、長壽樹種的應用,更加注重鄉土地被植物的培育,注重種源清晰、質量可追溯的高質量苗木的使用,加強主要林木良種、草品種審定與推廣,推廣林木“電子標簽”使用,完善質量可追溯體系,加大苗木質量抽查力度。
強化林草種質資源的戰略地位,系統做好保護和利用。
種質資源是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戰略資源,是種業發展的物質基礎。北京地處太行山、燕山兩大山脈交匯處,自然生境多樣,植物資源豐富,共有野生維管植物169科898屬2088種,占全國總種類6%,形成了7大生物多樣性中心區域(百花山-東靈山-龍門澗-黃草梁、松山-玉渡山-太安山-龍慶峽、喇叭溝門-帽山、十渡-上方山-石花洞、霧靈山-古北口、八達嶺-黑坨山-云蒙山、黃松峪-錐峰山)。有野生高等植物169科898屬2088種,占全國總種類6%。包括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0科15種,其中,新增百花山葡萄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新增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11種,包括輪葉貝母、紫點杓蘭、大花杓蘭、山西杓蘭、手參、北京水毛茛、槭葉鐵線蓮、紅景天、甘草、軟棗獼猴桃、丁香葉忍冬。市重點保護植物95種(含蘭科植物);主要鄉土樹種140種,建設國家級種質資源庫18處4375畝,收集保存白皮松、海棠、牡丹、月季、桃、古樹名木等種質資源1.2萬余份。下一步市園林綠化局將重點圍繞“珍稀、瀕危樹種和古樹名木、主要鄉土樹種、本市特有的林木種質資源”保護,構建市級林草種質資源保護利用體系,鼓勵扶持一批原地、異地種質資源庫(圃)。
強化種業創新,做好植物新品種知識產權保護
北京市園林綠化行業圍繞落實《北京市種業振興實施方案》,以四大種業之一的“林草花果蜂”園林綠化種業為核心,系統實施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種業創新攻關、種業企業扶優、創新基地提升、創新環境優化等五大行動,注重鄉土樹種、彩葉樹種、冬季常綠闊葉樹種、食源樹種的培育,為平原造林綠化、各類公園建設提供了良種壯苗;注重大桃、葡萄、蘋果、棗、櫻桃等傳統果品"推陳出新",不斷豐富京城百姓餐桌上的鮮食果品;注重菊花、月季等花卉品種的培育,為市民的幸福生活錦上添花;注重苔草、委陵菜等耐寒、耐旱、耐蔭、低維護成本的鄉土地被植物選育,防止水土流失,并為小型動物、昆蟲及微生物創建共生家園。全市已審(認)定林木良種及草品種402個,包括觀賞植物品種274個、經濟林品種128個。培育林果花草新品種451個,占全國總數18%,包括觀賞植物新品種399個、經濟林新品種52個,其中油桃、蟠桃系列新品種數量占全國三分之一。林木良種和優新品種廣泛應用于全市綠化美化建設和都市型現代林業發展,近200個新品種推廣至全國各地,推廣數量超過10億株。
同時,加強植物新品種權保護和宣傳工作,開展聯合檢查執法專項行動。研究建立京津冀林草種苗執法協調機制。
強化惠民富民,做好古樹名木、珍稀植物等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發展特色產業,促進鄉村振興 。
發展綠色、優質、安全、高效的都市型現代園林綠化產業是有力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蔡書記、陳市長,多次對古樹名木、老北京水果的保護和發展作出指示批示,要求:“梳理全市老北京水果情況,要品牌戰略予以支持” 北京有古樹名木4.1萬余株,古老果樹資源45種8萬畝45萬株。下一步市園林綠化局將系統開展古樹名木復壯保護工作,重點開展全市老北京水果資源調查,摸清資源底數,建設老北京水果示范基地15個。試點北京市現代果樹產業科技服務支撐體系建設,服務老北京水果、“京字號”果品種質資源保護利用。
行業知識
《北京市種子條例》已經于2022年1月10日在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審議通過,并于4月1日起施行。
《條例》作為保障首都生態文明建設、園林綠化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法律依據,是園林綠化法規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是行業從業者依法生產經營的根本遵循。新版《條例》明確了“維護國家種源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的立法目的,增加了“生態安全”表述,并且將種業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全市園林綠化部門將通過強化種質資源保護力度、強化生態安全、強化種業創新等方面更好的將《條例》內容落實到位。

強化依法治國的理念,提升依法依規行政能力和服務水平。
新版《條例》建立了種質資源保護、鼓勵育種創新、品種審定、生產經營等制度。明確了市、區政府和市、區兩級園林綠化主管部門的職責共計52項。全市園林綠化部門將按照《條例》的要求,從前期的行政審批入手,認真梳理法律法規明確的各項制度、行政許可、行政檢查事項。加大種質資源的保護力度,細化完善種子生產經營和品種管理相關的政務服務事項、受理條件、審批標準和審批程序,做到依法依規開展行業管理和指導工作。通過多種媒體形式開展線上線下普法宣傳,開展進工地、進企業、進單位、進機關、進市場等“法律十進”活動形成學法普法的良好氛圍。
強化生態安全理念,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
北京市連續開展兩輪百萬畝造林綠化等生態建設,到2021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4.6%,平原地區森林覆蓋率達到31%,森林蓄積量達到2690萬立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6.6平方米。首都園林綠化正在從綠起來、美起來向活起來、優起來、循環起來轉變。“林以種為本”,林草種子的豐富程度和多樣性,是構建穩定生態系統的基礎,是用生態辦法解決生態問題的關鍵。市園林綠化局將更加注重鄉土、長壽樹種的應用,更加注重鄉土地被植物的培育,注重種源清晰、質量可追溯的高質量苗木的使用,加強主要林木良種、草品種審定與推廣,推廣林木“電子標簽”使用,完善質量可追溯體系,加大苗木質量抽查力度。
強化林草種質資源的戰略地位,系統做好保護和利用。
種質資源是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戰略資源,是種業發展的物質基礎。北京地處太行山、燕山兩大山脈交匯處,自然生境多樣,植物資源豐富,共有野生維管植物169科898屬2088種,占全國總種類6%,形成了7大生物多樣性中心區域(百花山-東靈山-龍門澗-黃草梁、松山-玉渡山-太安山-龍慶峽、喇叭溝門-帽山、十渡-上方山-石花洞、霧靈山-古北口、八達嶺-黑坨山-云蒙山、黃松峪-錐峰山)。有野生高等植物169科898屬2088種,占全國總種類6%。包括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0科15種,其中,新增百花山葡萄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新增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11種,包括輪葉貝母、紫點杓蘭、大花杓蘭、山西杓蘭、手參、北京水毛茛、槭葉鐵線蓮、紅景天、甘草、軟棗獼猴桃、丁香葉忍冬。市重點保護植物95種(含蘭科植物);主要鄉土樹種140種,建設國家級種質資源庫18處4375畝,收集保存白皮松、海棠、牡丹、月季、桃、古樹名木等種質資源1.2萬余份。下一步市園林綠化局將重點圍繞“珍稀、瀕危樹種和古樹名木、主要鄉土樹種、本市特有的林木種質資源”保護,構建市級林草種質資源保護利用體系,鼓勵扶持一批原地、異地種質資源庫(圃)。
強化種業創新,做好植物新品種知識產權保護
北京市園林綠化行業圍繞落實《北京市種業振興實施方案》,以四大種業之一的“林草花果蜂”園林綠化種業為核心,系統實施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種業創新攻關、種業企業扶優、創新基地提升、創新環境優化等五大行動,注重鄉土樹種、彩葉樹種、冬季常綠闊葉樹種、食源樹種的培育,為平原造林綠化、各類公園建設提供了良種壯苗;注重大桃、葡萄、蘋果、棗、櫻桃等傳統果品"推陳出新",不斷豐富京城百姓餐桌上的鮮食果品;注重菊花、月季等花卉品種的培育,為市民的幸福生活錦上添花;注重苔草、委陵菜等耐寒、耐旱、耐蔭、低維護成本的鄉土地被植物選育,防止水土流失,并為小型動物、昆蟲及微生物創建共生家園。全市已審(認)定林木良種及草品種402個,包括觀賞植物品種274個、經濟林品種128個。培育林果花草新品種451個,占全國總數18%,包括觀賞植物新品種399個、經濟林新品種52個,其中油桃、蟠桃系列新品種數量占全國三分之一。林木良種和優新品種廣泛應用于全市綠化美化建設和都市型現代林業發展,近200個新品種推廣至全國各地,推廣數量超過10億株。
同時,加強植物新品種權保護和宣傳工作,開展聯合檢查執法專項行動。研究建立京津冀林草種苗執法協調機制。
強化惠民富民,做好古樹名木、珍稀植物等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發展特色產業,促進鄉村振興 。
發展綠色、優質、安全、高效的都市型現代園林綠化產業是有力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蔡書記、陳市長,多次對古樹名木、老北京水果的保護和發展作出指示批示,要求:“梳理全市老北京水果情況,要品牌戰略予以支持” 北京有古樹名木4.1萬余株,古老果樹資源45種8萬畝45萬株。下一步市園林綠化局將系統開展古樹名木復壯保護工作,重點開展全市老北京水果資源調查,摸清資源底數,建設老北京水果示范基地15個。試點北京市現代果樹產業科技服務支撐體系建設,服務老北京水果、“京字號”果品種質資源保護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