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動態
深秋已至,轉眼冬季。在人們的印象中,在北方地區這是萬物凋敝的季節,所有喬木類的植物已經全部落葉,只剩下光禿禿的枝干,怎奈就有一種植物不服氣,非得在冬天穿上一身綠裝,為冬天點亮勃勃生機。而它就是“華源發黃楊”。
即使你不是植物愛好者,也有必要了解下這棵充滿生命力的常綠闊葉喬木樹,它會刷新你的認知。
2012年由北京華源發苗木花卉交易市場研發的“張家灣1號”被國家林業局納入新品種植物保護。
同年,由“張家灣1號”植株培育的冬青冬綠、常綠闊葉喬木“華源發黃楊”被北京市園林局認定為良種植物保護品種(是目前唯一能夠在北京地區生長的闊葉常綠喬木)。
華源發黃楊
自2015年開始華源發公司將培育成型的“華源發黃楊”在延慶、張家口等寒冷、海拔較高地區進行試種,歷經四年從未出現任何不良現象,植株長勢喜人,實現了北方地區常綠闊葉喬木零的突破。
作為北京唯一常綠闊葉喬木樹種,華源發黃楊冬季葉片保有率在90%左右,葉片生長壽命達到20個月,顏色呈翠綠色,耐低溫達到-26.7℃。北京最蕭條的深秋、寒冬和早春三個時段,卻是它們大顯身手的時候。
華源發黃楊獨特美麗,它的誕生有一個故事。
2001年,澳大利亞官方聯系李鳳云董事長,要做澳大利亞種樹項目,栽培美國紅杉。按照澳大利亞當時的移民政策,在澳洲投資800萬元人民幣就可以獲得1200英畝地的產權,并且由政府出資負責栽種名貴的美國紅杉,20年后,樹木成材后歸投資人所有。投資人自投資之日起,既可全家移民澳大利亞。
美國紅杉
面對澳大利亞的邀請,李鳳云董事長有所心動。但他轉念一想,樹木研究,國內還有空白,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國內樹木研究上。于是他毅然做出決定:馬上回國,向新的產業進軍,在北京發展新的產業——苗木。讓自己的企業走向多元化的常青之路,也為北京和祖國增添更多的綠色。
就在回國的飛機上,老董事長寫下了厚厚的商業方案書,要研究我國的冬青冬綠樹木。
不久之后,李鳳云董事長又在坐火車途中,看見了南北方的差異,一邊是衰敗的樹木,一邊是常綠的森林,對比非常明顯。于是李鳳云董事長產生了一個念頭,想讓北京的冬天綠起來。他把本來想投資澳大利亞的錢,投入了國內樹木科研。
李鳳云董事長
2002年建立自己的基地,開始種植北海道黃楊。經過考察,李鳳云董事長發現:原產日本的北海道黃楊,作為衛矛科的常綠闊葉樹種,引種我國后,經過數年的馴化、繁育和優選,已成為適宜中國北方氣候條件、頗具耐寒性的園林綠化優新品種。該樹種樹枝挺拔,葉片呈橢圓形,株高可達3米以上,四季常青,可耐零下23.9℃的低溫。
2003年成立北京華源發苗木花卉交易市場有限公司,該苗木市場為北方地區最大規格。依托苗木市場的優勢,李鳳云董事長積極搜尋各方信息,請教相關專家指導,總結經驗培育能在北京冬天過冬的常綠植物。
李鳳云董事長的情懷尤其感人。說起來,華源發黃楊的培育,經歷了三起三落。
首先,2009年春,北京的一場倒春寒,致使200畝地超過10萬株的北海道黃楊幾乎全軍覆沒,直接損失達500萬,所有人望著滿目的枯黃都很心疼;但也是這場災害讓華源發“因禍得福”,在一片枯黃中10多棵存活植株,經過一系列的選育,最終培育出現在的張家灣1號和華源發黃楊。
華源發黃楊
在生產培育時普遍采用嫁接繁殖方式,然而嫁接存活后,才發現嫁接的方式不對,風一刮,樹木就容易折斷。為了解決這項難題,采取多種嫁接方式,根據接后各方面數據對比,最終采用腹接方式,進行培育華源發黃楊。
艱苦的生長環境鍛造了華源發黃楊堅韌的品格。華源發黃楊為喜光陽性樹種,較耐陰。其抗寒性優于北海道黃楊,適應性和抗逆性強,生長速度快,且極耐修剪整形、耐瘠薄、抗病力強、生長速度快,對土壤要求不嚴,以中性而肥沃土壤生長最快,耐修剪,耐寒、耐旱能力優于普通的北海道黃楊。該樹種是由芽變植株北海道黃楊做接穗,絲棉木做砧木嫁接而成的喬木。
北海道黃楊
和其他樹木相比,華源發黃楊有獨特的優勢。
(1)北方寒冷地區唯一的常綠闊葉喬木,成株能忍受-23.9℃的低溫,填補了冬季北方無闊葉常綠樹的空白。
(2)樹體不含油脂,不用擔心大面積種植的安全隱患。
(3)冬季葉色深綠,在嚴寒冬季也沒有變色現象,綠葉紅果,觀賞價值極高。
(4)四季常綠,落葉少,好養護。
此外,對改善空氣有很大作用:它的滯塵量是6.63,單位:克/(平方米.次)此外,吸收有害氣體的能力強,對二氧化硫、氫氣、氟化氫等有害氣體都有很強的抗性。
華源發黃楊不僅對環境友好,還有極強的耐受性。它是冬天里一道靚麗的風景,也是經歷千辛萬苦培育出的優良樹種。華源發黃楊,點亮整個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