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什么樹?樹高3米以上,樹冠綠葉豐盈,在天寒地凍的北京大街上,其鮮亮的綠葉與旁邊光禿禿的落葉樹種形成強烈對比。
正月十二,記者在北京建國門外大街看到了這種常綠闊葉樹。經證實,這一樹種就是‘華源發’黃楊。
“自2020年開始在北京應用,目前已經栽植了胸徑10厘米至12厘米的產品近400株,分別位于建國門、國貿橋、甘家口、十里河等重點區域。”北京華源發苗木花卉交易市場有限公司苗木基地負責人佟雪告訴《中國花卉報》記者。
一位老人萌心愿 讓北京的冬天綠起來
據佟雪介紹,‘華源發’黃楊樹姿挺拔,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抗寒性較強,可耐零下23.9℃的低溫,耐寒、耐旱能力優于普通的北海道黃楊?;ㄆ诹咴路?,果實11月份成熟,成熟時果皮自動開裂,橙紅色種子暴露出來,呈現出滿樹紅果綠葉的壯觀景象,具有非常強的觀賞性。
‘華源發’黃楊的誕生與華源發原董事長李鳳云的一段經歷密切相關。
2001年,從事建筑行業的李鳳云老先生來到澳大利亞第二大城市墨爾本。墨爾本是一個很有特色的城市,古色古香的建筑,清澈歡快的耶拿河,最使人印象深刻的還是那里的紅杉。紅杉四季常綠、高大挺拔,被稱為“林中之王”。紅杉成片生長,一株接一株緊密地連在一起,不僅抵擋住了大風的侵襲,同時也為那里增添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而當時的北京,不僅綠化總量不足,到了冬天更是一片枯黃。“要讓北京綠起來!”一個樸素的想法涌上李鳳云老先生的心頭,“這里也應該有更美麗的風景。”他決定投身綠化行業。
回到北京后,李鳳云先生立即著手自己的計劃。經過一系列的籌劃,2003年,占地面積1200畝的北京華源發苗木花卉交易市場在通州區張家灣“安家落戶”。同時,苗木培育基地也開始了籌建,基地主打產品就是四季常綠的北海道黃楊。“投身苗木產業,不僅可以使企業走向多元化發展的常青之路,還可以為北京增添更多綠色!”
一切都進行得很順利。然而,就在精心培養的苗木即將上市之際,變故發生了。
一場天災創奇跡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時間來到2009年。近300畝北海道黃楊在通州經過馴化、培育,已經生長到馬上可以出圃的規格,卻遭遇了一場“滅頂之災”。
2009年4月,一場嚴重的“倒春寒”席卷全國,北京引進的很多樹種紛紛受害,桂花凍死了,香樟凍死了,紅楓凍死了,紫薇也凍死了。
那時,北京華源發苗木基地里的北海道黃楊種植規模已經超過10萬株。這次天災過后,只剩下10余株。眼看著6年時間、近千萬元的投入打了“水漂”。“那時的場景如今歷歷在目。”華源發總經理李永利回憶,“看著一片片枯黃的苗木,心里有說不出的滋味。”
轉念一想,那十幾株幸存下來的苗木經受住了極端氣候的考驗,何不在它們身上做做文章?想到這里,又讓李永利興奮不已。也正是這些“幸存”下來的植株,因其具有優良抗寒特性,成了華源發苗木品牌崛起的“新引擎”。
華源發苗木研發人員利用幸存的芽變植株,經過觀察對比試驗,采取優勝劣汰的原則,逐步篩選出綜合性狀好、抗寒性強的全新品種,命名為‘張家灣1號’。2013年6月,該品種獲得了國家植物新品種權證書。
這個新品種稱得上“天選”。以絲綿木為砧木嫁接‘張家灣1號’北海道黃楊,培育小喬木,這就是‘華源發’黃楊,目前已被審定為北京市林木良種。

科學發展跨鴻溝 讓好品種成為好產品
“如今‘華源發’黃楊已經有了第三代產品。”佟雪說。目前在北京栽植應用的黃楊是二代產品。
第一代‘華源發’黃楊產品是以截頭的絲綿木為砧木進行嫁接,接口愈合不理想、抗風能力弱,目前已經全部淘汰。
第二代產品是在主枝上進行嫁接,能夠形成較為豐滿的樹冠,分枝點在1.8米至2米,是目前主打產品,除了北京,還被引種、應用到了河北雄安新區。
第三代產品為全冠嫁接,一棵樹嫁接數十個接穗,分枝點在1.8米至2.3米,樹冠開張角度更大,樹形更加完美,目前還處于儲備階段,沒有進行市場銷售。
經過多年的嘗試和總結,華源發探索出了“耐低溫常綠闊葉喬木培育方法”,并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近些年,華源發每年投在常綠闊葉喬木生產中的資金至少200萬元,“20多年粗算下來,華源發在地租、人工、砧木購買等方面投入了幾千萬元。”佟雪表示。
園林綠化專家許聯瑛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研究北京常綠闊葉植物,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華源發’黃楊在耐寒性上是優秀的。“華源發在這個品種的產業化推廣上也做得很有特點。” “看來,實現北京冬季常綠不是難題。”河北霸州綠瓏苗圃總經理高建設曾在“第二屆北方常綠闊葉樹沙龍”中說,華源發在常綠闊葉樹培育方面做了長時間的探索,對行業作出重大貢獻,現在的‘華源發’黃楊梯隊產品讓業界看到了希望。
對于能在北京安全應用的常綠闊葉樹種產業化探索有較長歷史,很多研究機構和企業已放棄,而華源發一直在堅持。有專家表示,幾年前,北京提出“增彩延綠”,‘華源發’黃楊產品的成熟將為“延綠”變“常綠”提供條件。佟雪告訴記者,專家對于‘華源發’黃楊的發展曾提出建議,認為園藝造型產品也可嘗試。“我們正在著手進行相關產品的開發,縮短產品上市周期,能夠讓投資盡快回籠,以短養長,把這個好品種開發出涵蓋園林、園藝多領域的系列產品。”
市場動態
這是什么樹?樹高3米以上,樹冠綠葉豐盈,在天寒地凍的北京大街上,其鮮亮的綠葉與旁邊光禿禿的落葉樹種形成強烈對比。
正月十二,記者在北京建國門外大街看到了這種常綠闊葉樹。經證實,這一樹種就是‘華源發’黃楊。
“自2020年開始在北京應用,目前已經栽植了胸徑10厘米至12厘米的產品近400株,分別位于建國門、國貿橋、甘家口、十里河等重點區域。”北京華源發苗木花卉交易市場有限公司苗木基地負責人佟雪告訴《中國花卉報》記者。


一位老人萌心愿 讓北京的冬天綠起來
據佟雪介紹,‘華源發’黃楊樹姿挺拔,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抗寒性較強,可耐零下23.9℃的低溫,耐寒、耐旱能力優于普通的北海道黃楊?;ㄆ诹咴路?,果實11月份成熟,成熟時果皮自動開裂,橙紅色種子暴露出來,呈現出滿樹紅果綠葉的壯觀景象,具有非常強的觀賞性。
‘華源發’黃楊的誕生與華源發原董事長李鳳云的一段經歷密切相關。
2001年,從事建筑行業的李鳳云老先生來到澳大利亞第二大城市墨爾本。墨爾本是一個很有特色的城市,古色古香的建筑,清澈歡快的耶拿河,最使人印象深刻的還是那里的紅杉。紅杉四季常綠、高大挺拔,被稱為“林中之王”。紅杉成片生長,一株接一株緊密地連在一起,不僅抵擋住了大風的侵襲,同時也為那里增添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而當時的北京,不僅綠化總量不足,到了冬天更是一片枯黃。“要讓北京綠起來!”一個樸素的想法涌上李鳳云老先生的心頭,“這里也應該有更美麗的風景。”他決定投身綠化行業。
回到北京后,李鳳云先生立即著手自己的計劃。經過一系列的籌劃,2003年,占地面積1200畝的北京華源發苗木花卉交易市場在通州區張家灣“安家落戶”。同時,苗木培育基地也開始了籌建,基地主打產品就是四季常綠的北海道黃楊。“投身苗木產業,不僅可以使企業走向多元化發展的常青之路,還可以為北京增添更多綠色!”
一切都進行得很順利。然而,就在精心培養的苗木即將上市之際,變故發生了。

一場天災創奇跡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時間來到2009年。近300畝北海道黃楊在通州經過馴化、培育,已經生長到馬上可以出圃的規格,卻遭遇了一場“滅頂之災”。
2009年4月,一場嚴重的“倒春寒”席卷全國,北京引進的很多樹種紛紛受害,桂花凍死了,香樟凍死了,紅楓凍死了,紫薇也凍死了。
那時,北京華源發苗木基地里的北海道黃楊種植規模已經超過10萬株。這次天災過后,只剩下10余株。眼看著6年時間、近千萬元的投入打了“水漂”。“那時的場景如今歷歷在目。”華源發總經理李永利回憶,“看著一片片枯黃的苗木,心里有說不出的滋味。”
轉念一想,那十幾株幸存下來的苗木經受住了極端氣候的考驗,何不在它們身上做做文章?想到這里,又讓李永利興奮不已。也正是這些“幸存”下來的植株,因其具有優良抗寒特性,成了華源發苗木品牌崛起的“新引擎”。
華源發苗木研發人員利用幸存的芽變植株,經過觀察對比試驗,采取優勝劣汰的原則,逐步篩選出綜合性狀好、抗寒性強的全新品種,命名為‘張家灣1號’。2013年6月,該品種獲得了國家植物新品種權證書。
這個新品種稱得上“天選”。以絲綿木為砧木嫁接‘張家灣1號’北海道黃楊,培育小喬木,這就是‘華源發’黃楊,目前已被審定為北京市林木良種。


科學發展跨鴻溝 讓好品種成為好產品
“如今‘華源發’黃楊已經有了第三代產品。”佟雪說。目前在北京栽植應用的黃楊是二代產品。
第一代‘華源發’黃楊產品是以截頭的絲綿木為砧木進行嫁接,接口愈合不理想、抗風能力弱,目前已經全部淘汰。
第二代產品是在主枝上進行嫁接,能夠形成較為豐滿的樹冠,分枝點在1.8米至2米,是目前主打產品,除了北京,還被引種、應用到了河北雄安新區。
第三代產品為全冠嫁接,一棵樹嫁接數十個接穗,分枝點在1.8米至2.3米,樹冠開張角度更大,樹形更加完美,目前還處于儲備階段,沒有進行市場銷售。
經過多年的嘗試和總結,華源發探索出了“耐低溫常綠闊葉喬木培育方法”,并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近些年,華源發每年投在常綠闊葉喬木生產中的資金至少200萬元,“20多年粗算下來,華源發在地租、人工、砧木購買等方面投入了幾千萬元。”佟雪表示。
園林綠化專家許聯瑛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研究北京常綠闊葉植物,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華源發’黃楊在耐寒性上是優秀的。“華源發在這個品種的產業化推廣上也做得很有特點。” “看來,實現北京冬季常綠不是難題。”河北霸州綠瓏苗圃總經理高建設曾在“第二屆北方常綠闊葉樹沙龍”中說,華源發在常綠闊葉樹培育方面做了長時間的探索,對行業作出重大貢獻,現在的‘華源發’黃楊梯隊產品讓業界看到了希望。
對于能在北京安全應用的常綠闊葉樹種產業化探索有較長歷史,很多研究機構和企業已放棄,而華源發一直在堅持。有專家表示,幾年前,北京提出“增彩延綠”,‘華源發’黃楊產品的成熟將為“延綠”變“常綠”提供條件。佟雪告訴記者,專家對于‘華源發’黃楊的發展曾提出建議,認為園藝造型產品也可嘗試。“我們正在著手進行相關產品的開發,縮短產品上市周期,能夠讓投資盡快回籠,以短養長,把這個好品種開發出涵蓋園林、園藝多領域的系列產品。”
*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花卉報》